和答木庵英粹中
段成己〔金朝〕
四海疲攻战,馀生寄寂寥。
花残从雨打,蓬转任风飘。
有兴歌长野,无言立短桥。
敝庐犹在眼,殊觉路途遥。
译文及注释
译文
四海之内都疲惫于攻战,我的余生只能寄托于这寂寥之中。
花儿凋零,就任凭雨水无情地击打,无根的蓬草只能随风飘转。
兴致来时,我会放声歌唱在广袤的原野上,但更多时候,我无言地立在短桥之上。
虽然简陋的居所还在视线之内,但我却深感路途是如此遥远,难以抵达。
注释
英粹中:号木庵,金末著名诗僧,诗人好友。
段成己:金正大七年(1230) 词赋进士,北渡后避居龙门山中。元世祖忽必烈曾降诏起用他,遭到拒绝。
敝庐:故乡居室的谦称。
创作背景
英粹中,号木庵,为金末一位著名的诗僧。元好问曾盛称其“诗僧第一代,无愧百年间”(《寄英禅师》),并为其诗集作序。段成己壬辰北渡以后,避地龙门山中;而英粹中亦“住龙门崧少二十年”(元好问《木庵诗集序》),此诗即段成己与英粹中在龙门和答之作。
赏析
诗篇抒写了自己身逢乱世,淹留山中的寂寥旷达情怀。 段成己与其兄克己一样,少时本有“志本期王佐”的宏愿,可惜生不逢辰,遭遇到“人间蛮触日干戈”的动乱时代,金亡以后以遗民自居,抗节林泉,“凛然清风,视古无愧”(段辅《二妙集跋》)。
面对“四海疲攻战”的社会现实,诗人选择了与僧侣为伴,将余生寄托于寂寥之中。这种“寄寂寥”便是他投身于隐居生活的写照,正如他在其他诗词中所言,他“投身田野间”,“遁迹月萝深处”。既然选择了隐逸的道路,他便以旷达超然的态度面对世事,如同残花无畏暴雨,转蓬任凭狂风。兴致高昂时,他能在旷野大川中高歌;心境沉静时,则在小桥流水旁沉思。这种无拘无束、放任自
段成己
段成己,字诚之,号菊轩。段克己弟。稷山人(今属山西)。与兄克己以文章擅名,赵秉文成为“二妙”。金正大年间中进士。金亡后与兄避地龙门山中。元世祖召其为平阳府儒学提举,坚不赴任,闭门读书。与兄段克己所作诗合刊为《二妙集》,词有《菊轩乐府》一卷。 272篇诗文 15条名句
鹧鸪天·薄命妾辞
元好问〔金朝〕
颜色如花画不成。命如叶薄可怜生。浮萍自合无根蒂,杨柳谁教管送迎。
云聚散,月亏盈。海枯石烂古今情。鸳鸯只影江南岸,肠断枯荷夜雨声。
水调歌头·史馆夜直
元好问〔金朝〕
形神自相语,咄诺汝来前。天公生汝何意,宁独有畸偏。万事粗疏潦倒,半世栖迟零落,甘受众人怜。许汜卧床下,赵壹倚门边。
五车书,都不博,一囊钱。长安自古歧路,难似上青天。鸡黍年年乡社,桃李家家春酒,平地有神仙。归去不归去,鼻孔欲谁穿。
倪庄中秋
元好问〔金朝〕
强饭日逾瘦,狭衣秋已寒。
儿童漫相忆,行路岂知难。
露气入茅屋,溪声喧石滩。
山中夜来月,到晓不曾看。